让“空壳村”成为历史——彭水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纪实

  雨后初晴,走在田间地头,一缕缕泥土芬芳扑面而来。

  彭水自治县绍庆街道镇南村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村民们忙着给黄瓜牵藤上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赵朝树乐呵呵地说:“在基地里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安逸!”

村民们忙着给黄瓜牵藤上架

  这个基地,由镇南村级集体所有控股公司——彭水县联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如今成为带动村民发展蔬菜产业的试验田。

  破壳之举

  “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镇南村位于彭水县城正南面,距离县城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近年来,村支两委在脱贫攻坚大走访时发现:村民们思想观念滞后,种植方式较为单一,对市场研究不充分,种植蔬菜走了不少弯路。

  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村支两委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村民院坝会,上门与村民交心谈心,倾听村民所需所盼,共谋产业发展大计。

  有的村民说,他种蔬菜凭经验,对市场估计不足,有时盲目跟风,菜刚上市价格就“跌”了。

  有的村民说,他种蔬菜靠蛮力,起早贪黑把菜种出来卖出去,总是跟菜贩子讨价还价,大多“钱”都被菜贩子赚走了。

  “很多时候,村民只能哑巴吃黄连。”村第一书记易涛看在眼里,急上心头。

  摆在镇南村支两委的现状是:村级组织日常运转,靠上级拨付的办公经费维持,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一个接一个问题,撞击着镇南村支两委一班人的神经。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镇南村支两委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形成共识: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变蔬菜种植格局,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才能筑起村民发展产业的基石。

  组建公司

  农民土地入股成“股东”

  2018年5月28日,是镇南村民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由镇南村党支部、村委会发起,村属集体所有控股企业——彭水县联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这一天,公司制定了《章程》,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聘请了总经理。

  这一天,村党支部书记周川和村委会主任张远军多了一个“官衔”:周川成为董事长,张远军被聘为总经理。

  “县财政及县委组织部划拨的60万元村集体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标志着公司运营迈出实质性步伐。”易涛说,公司通过“党建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按照“集体办、集体管、集体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村民、谋求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随即,在公司的高效运行下,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应运而生。

  很快,公司有了“顶层设计”:通过“村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采取村民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蔬菜种植项目,收益按照公司、农户、村支部5:3:2的比例分红。

  建卡贫困户张远均是最先吃到螃蟹的村民之一。

  去年底,他和公司签订《土地入股合同书》,家里1.26亩土地,领到了504元土地流转费,剩下的630元土地流转费入股给公司。上个月,他在基地里务工,又领到了劳务工资2100元。如今的张远均,既是一位农民,还是一名产业工人,更是一名小“股东”。他在家门口“上班”,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产业带动

  让“空壳村”成为历史

  在联胜生态农业百亩蔬菜基地,被划成12个版块,分别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白菜、南瓜等品种,俨然是现实版的“QQ农场”。

  “每块地都挂有小展板,上面标有蔬菜品种、营养功效、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周川说。

  今年49岁的村民田心美,她除在家里种植蔬菜外,也成为基地的“上班族”。“从家里走到基地,只需几分钟时间。”田心美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如今,有了公司带动,实行“订单种植、订单销售”,再也不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

  原来,由公司出面,与县城超市、学校食堂对接,镇南村主打的“绿色蔬菜”成了“香饽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为了便民利民,公司专程购置了一台金杯车,直接开进村民家门口收购蔬菜。”易涛说。

  “6月18日,大白菜50公斤、大青椒5公斤、嫩南瓜10公斤……”这是周川与一学校食堂负责人的微信聊天记录。

  自公司成立后,周川除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公司董事长外,还当起了“蔬菜运输员”。

  早晨,天刚蒙蒙亮,周川就把收购的蔬菜送到县城超市、学校食堂,这成为“必修课”。

  翻开周川填写的“送货单”,上面标有这样的记录:收购李应中家黄瓜10公斤、收购田心美家南瓜5公斤、收购李冬英家白菜20公斤……

  “现在有公司统一收购,既省时又省力!”李应中一提起村级集体公司,就连连称赞。

  在易涛看来,镇南村通过“村里主导、村民主体,示范引领、产业带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解决有钱办事问题,又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有力助推全村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新农村迈进。让人欣慰的是,镇南村有了产业作支撑,这个“空壳村”不再空壳。

  (特约记者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甘勋乐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