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县板桥乡扶贫车间开工了

  扶贫要在点子上 既要开花更要结果

  6月18日,记者走进酉阳自治县板桥乡板桥村的扶贫车间,压线的缝纫机发出哧哧的声音,宽敞明亮的车间里,工人们正整齐地坐在工位上,紧张地赶制书包。

  2019年3月,板桥村的扶贫车间正式挂牌开工。“我们抓紧把车间建起来,把商人引进来,就是要将扶贫工作落到点子上,让村民们能真的致富。”板桥乡板桥村6组组长侯朝泰说。

  三个“臭皮匠”开车间

  2018年10月,当地政府组织村干部到黔江,学习发展产业的优秀经验。学习回来以后,侯朝泰开始思考怎么结合村里的实际,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经过亲戚朋友的介绍,他联系上了福建的箱包制造商杨涛,引进他来到板桥乡建设生产车间。

  为了增加实力,杨涛叫上了认识多年的同行好友杨勇,三个人共同投入40多万元资金,风风火火地装车间,够设备,招工人,寻客源,将这个扶贫车间做了起来。

  “我们首先将所有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期间我们也发工资,只要能通过验收,就有工资。让大家有干劲,在干中学,不断地熟练起来。手脚麻利一些的工人第1个月就拿了1700多元的工资。”杨涛说。

  当地“老弱残”车间务工

  车间正式运营不久,就接到了一个大单——1万个书包,这让整个车间士气大振。大家加紧赶制,提前将1万个书包制作完工,然而由于车间顶棚的防雨做得不到位,一场大雨让一万个书包全部泡了水,这一下让车间蒙受了20多万元的损失。

  “即使前面车间损失那么大,老板该给我们发工资还是每月按时发。”该村村民陈娅娟说。

  记者还在车间看到一位比较特殊的工人,他主要只操作手上的工种,如切割布片和包装等稍轻松的工作。他叫田景学,出生时右脚发育不全,腿脚一直不便。他平时都是靠赶场天到场上去修补鞋子、雨伞等物件谋生。

  “田叔真可以说是手艺人,车间一开工,我就把他请来了。才来第一个月他就找了1700多元,再熟悉一点,一个月做两三千没得问题。”侯朝泰说。

  以往田景学在场上风里来雨里去,一个月最多也只能挣六七百块钱,现在在车间里做事,来上班只走10分钟就到了,一个月的收入还翻了几番。

  让脱贫攻坚开花结果

  “拥有以往在福建发展的稳定客源,车间产出的货品不愁销路。”杨勇说,从3月到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板桥乡扶贫车间已经销售出箱包50000余件。

  “针对村里的实际,我们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太硬性的要求,因为多少务工人员都是留守妇女,要兼顾家庭。我们选择到这里建厂,就是希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接下来我们还要将厂房升级,扩大规模,满足更多的当地居民就业,真正带动大家增收致富。”侯朝泰说。

  村里有了扶贫车间,脱贫攻坚工作算开了花,然而三位带头人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尽自己所能将工厂发展壮大,带动老百姓自立自强,让百姓获益落到实处,让脱贫攻坚工作开花结果。

  (记者 刘彦祺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