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人心中的人文地标文峰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在正阳山(原酉阳山)北麓的一座孤峰上,一座楼阁式六边形塔巍然耸立,这就是黔江著名的人文地标——文峰塔。

  从山脚到文峰塔所在的山峰,修建有曲曲折折的栈道。拾级而上,临塔远眺,山光水色,小城风貌,尽收眼底。

  历史悠久的塔文化

  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前,有弟子问:您走后,我们如何才能表达对您的敬重?佛祖没有回答,只是把僧袍铺于地上,将钵倒扣在袍子上,又将禅杖立于钵上,弟子顿悟。佛祖涅槃后,弟子们遵从他的遗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覆钵式”塔,类似一个倒扣的钵。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塔也在中国各地陆续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塔的建筑样式逐渐中国化,作用也逐渐多元化。

  塔按构造式样,大致可以分为实心塔和楼阁式塔两种。实心塔是用砖石等材料砌出的实心体,不能登临;楼阁式塔,内有塔室,可以攀登凭眺。黔江文峰塔属于前者。古代的先民,崇山敬水,重视自然环境的影响。常常选择四周有山脉作为屏障,中有河流经过的盆地聚族而居。人们常在“水口”处修塔建庙。水口塔大多建在聚落边缘的高处,从气势和高度上,显得格外壮观。

  水口塔若是建在主文运的巽位(东南方位),又称为文峰塔(亦称文昌塔、文兴塔)。“水口塔”“文峰塔”若两塔合一,身兼两职,既锁水口又催文运。

  黔江的文峰塔就是这样的一座风水宝塔,高高地矗立在正阳山麓孤峰上,震慑水患,祈求文运。

  修建文峰塔的宁氏家族

  宁氏家族祖籍江西。

  明末清初,重庆、四川历经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四川通志》有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明清政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史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在移民史上,江西的先民如种子一般,或落在大邑通途,或撒在穷乡僻壤,直至根深叶茂。

  据宁氏族谱记载,宁氏黔江始迁祖宁多松,字茂奄,生于乾隆年间(1750),年轻时单身入川,淑配中塘乡邓氏,殁于嘉庆十四年(1809),与邓氏合葬于黔江西北郊花果园。

  宁氏一世祖多松,二世祖士纯,三世祖宁卜济乃知名士绅,四世祖宁开奎、宁开第乃嘉庆进士。宁氏家族一门两进士,极其不易!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即省试),中试者称为举人。再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

  为了“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保宁氏后人人才辈出、文运亨通,宁氏家族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正阳山修建了文峰塔,《黔江县志》有载。

  “酉阳夕照”文峰塔

  文峰塔占地约20平方米,乃六边形塔,五层一塔刹。高15.5米,底边长2.1米。素面塔身层层上收,塔刹呈宝葫芦形,各层间置重檐相扣,生铁铸榫,石灰浆砌。文峰塔按阴阳五行理论修建。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因此,文峰塔修成六面五层,层高为奇数,塔身边数为偶数。

  在文峰宝塔最高层上,供有魁星石像(1982年在文峰塔第五层出土有通长34厘米、通宽21厘米、通高48厘米的圆雕魁星石像)。

  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主文运、文章的神。相传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秀才聪慧过人,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是长相奇丑无比,满脸麻子,一只脚还瘸了,所以面试时屡屡落第。但是他文章写得实在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到了殿试时,皇帝要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但一看他的容貌就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唐宋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大龟)的图像。如考中进士,就要进入皇宫,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规定,只有状元才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故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誉。

  由于魁星掌主文运,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农历七月初七,俗称“魁星生日”,民间有“拜魁星”之俗。文人学士,仰对星空,面朝文峰塔方向,摆好神案,上香叩拜,虔诚祈祷金榜题名!

  人文地标现历史韵味

  黔江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城四周有正阳山、插旗山、仰头山、八面山、三台山等6条山脉,形如青龙汇集;大木溪水与兰溪水汇合而成的黔江河往峡口奔腾而去。黔江在清朝时曾评出“十二景”:三台拱极、八面兴云、羊岭朝霞、酉阳夕照、咸溪飞瀑、墨沼流香、霁雪凝岗、幽兰秀谷、武陵雾雨、羽人烟鬟、乌鸦集仙、金钟飞韵。

  黔江城原来有关帝庙、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文昌庙、城隍庙、昭忠祠、柳孝子祠、魁星阁等16座寺庙。因为寺庙、牌坊、水井多,黔江城所在地亦称“三多镇”。先后建有三台书院、丹兴书院、墨香书院,崇尚文化、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今天,文峰塔虽历经岁月与风雨的洗礼,仍以挺拔的姿态、迥异的格调,耸立在正阳山麓的夕阳余晖下,以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的梦想,成人文地标,呈现出黔江这座古老县城的历史韵味!

  (通讯员 刘凡荣)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