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唢呐领着孩子吹出心中梦想

  在黔江区黄溪镇中心小学校,提起杉岭乡林峰村一组村民、55岁的李海,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无不都竖起大拇指。这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唢呐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该校校长刘国华后,就决定免费教授喜欢唢呐的孩子学习唢呐。李海说,他这样做一是让孩子们领略黄溪地方文化的魅力,二是“唢呐吹好了也是一门求生手艺。”

李海教学生吹唢呐

  6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黄溪镇中心小学校。在刘国华校长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李海。而此时的李海,正在教学楼走廊上领着孩子们吹唢呐。一排整齐的唢呐口格外的美,悠扬动听的《百鸟朝凤》唢呐声直冲云霄,整个校园滋润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

  “这些孩子是住校的,有的父母在外面打工,有的家里学校比较远。放学了在学校没事干啊,我就想来给他们找点事做,就跟我学吹唢呐。”李海告诉记者,吹唢呐不仅是在传承家乡的特色文化,也是一门求生的手艺,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因为要很大的肺活量。只要孩子们想学吹,他都教。

  记者了解到,目前李海的“工作”时间是夏季16:40至17:30;冬季是15:10至16:00。在他心中,他把自己当成一名正儿八经的“老师”,风雨无阻,从不缺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行?”李海说,既然决定干这事,就得有耐心、有恒心,要让孩子们真正学到点东西,不能半途而废。

  “师父”对于孩子们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孩子们一点也不畏惧,因为他们都知道师父这样做是对他们好。“记者同志,我给你说,孩子们都把学校当家,其实我也不愿意吵他们,毕竟父母都不在身边,孩子们心里其实或多或少都还是有些不踏实的,我好多时候都把他们当自己的儿女,而他们也似乎把我当‘爹’,真的就像是一家人……”李海说说。

  今年55岁的李海,出生于杉岭乡一个偏僻的山村。迫于生计,他14岁时就开始学吹唢呐。原因很简单:学会吹了,就能自己挣钱了。

  “那时候学唢呐比现在的孩子们难多了,因为必须把大人安排的农活干完了才能有时间学吹。”李海告诉记者,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谱不谱调不调的,全凭死记硬背,刚开始学敲板,练习节奏感,敲不准,就会挨打。冬天边放牛边练习,冻得手都长满了冻疮。与他一起学唢呐的同伴,有好多都坚持不下去最终都不学了,但他坚持了下来。

  李海告诉记者,刚开始当“师傅”出去接单,心里都是虚的,因为时不时就吹错了。“好在师父带着我,随时把跑偏的调子拉回来。”李海说,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出去吹一场,每天就有2块钱的工资,一场结婚唢呐吹下来,就能挣到6块钱,因为那时不像现在,男方家要办3天酒席。说到这里,李海很是自豪。

  李海吹唢呐吹得最牛的一次,就是师父带着他代表当地政府进县城参加活动,“那是1983年,具体什么活动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现场好多人,我们一吹完,所有人都鼓掌,那是我记忆中最大的场面。”李海说。

  从开始为了求生到后来的真正喜欢上吹唢呐,李海说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有时候真的觉得吹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听的。自己听得很舒服,学起来就更有劲了,所以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李海在37岁那年入了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术的娴熟,现在他已经是当地唢呐界的“一匹哥”。由于自己是党员,再加之从各个渠道了解到一些公益的事件和话题之后,李海就决免费教一些愿意学唢呐的孩子学吹唢呐。

  (记者 王华松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