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脱贫,不勤快怎么行?贫困户把100亩撂荒地变“致富沃土”

  当听说有人将黔江区舟白街道丛山村村子里100多亩撂荒地“打扮”出来,并植入了一个脱贫致富梦的事后,记者第一时间前往采访。“拿点海椒秧过来!”28日下午,经过丛山村沙地坡(小地名)时,前面的土地里传来了吆喝声。没错,这就是记者要采访的人——常西康,他和妻子正在地里干活。

常西康夫妇在地里劳作。

  回乡创业,靠勤脱贫

  据舟白街道扶贫干部黄代蓉介绍,常西康家有73岁的老母亲,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前些年,常西康一直在外面打工。“那些年是回来过个年了就出去,第二年过年才回来。”常西康说,尽管在外面收入还不错,“但总觉得不是个事儿,总是要叶落归根的,老靠打工挣那几千块钱肯定也不长久。”

  常西康在外面打工的日子,妻子娄桂香只能在家服侍老人和照顾孩子。和常西康一样,娄桂香也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丈夫不在家,家里的粗活细活都是她干。种田挖土,喂猪养牛样样在行。但尽管这样,孩子读书、母亲看病都要钱,一年到头家里仍然是入不敷出,难有节余。

  “他们两个都没文化,一辈子就靠双手勤扒苦做。没办法,那时候没钱送我儿子读书。”常西康的母亲艾菊香说,如果不是自己的腿摔断了多年,需要人长期在家照顾,她也要帮着儿子多做些事。她说,要想要赚钱致富就得勤快,不能养一身懒骨头:“今年以来,他俩各是不分白天黑夜在做。你看嘛,那么大一弯土,不靠勤快怎么得行?”

  昔日荒地,今变良田

  过完2019年的春节,常西康没有再出门打工。那段时间,村支书姚乾三天两头往他家里跑,引导他留在家乡走产业致富的路子。最终,他决定留在老家发展产业,不再远赴他乡去打工。

  作为舟白街道唯一的一个村,丛山村沙地坡的那一片田土,早已随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而杂草丛生。但通过姚乾的反复分析,常西康认定那就是他一家人快速脱贫致富的“沃土”,他打算在这上面先试种辣椒这种产出高,见效快的产业。

  村民们也非常支持常西康的想法:丛山村沙地坡总共120亩左右的土地,土地流转费用一分不要,“只要莫把边界毁了就行”。

  在连续“战斗”了100多个日夜之后,如今的沙地坡早已是旧貌换新颜: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一块一块的土地尽管单块面积都不大,但一株株辣椒苗种得“横平竖直”,一厢厢隔杂草的白色薄膜,将整个山坡点缀得分外美丽……

  不等不靠,坚持梦想

  “120亩,一亩按最低产量3000斤,每斤1.2元的保底价计算,记者同志,你帮我算算是多少?”常西康说,直到今天他真还没仔细算过这笔账。

  当记者告诉他这样算下来先于43.2万元时,常西康的笑容,显得格外的灿烂。让他更感到自豪的是,通过他这样一“倒腾”,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还能为邻居创造10多个就业岗位,“他们每年大约能够收入5000元钱左右。”常西康说,“除去人工工资5万元,其余开支5万元左右,自己还能剩下33万元左右。这是最保守的数字,如果能够卖到1.5元一斤,总收入应该是50多万元。”

  找到了出路的常西康,正在朝着“致富标兵”的目标迈进。妻子娄桂香,也成为了他“最靠谱的战友”,天天陪她一起早出晚归。但因为有了梦想的力量,所以两个人都不觉得累。

  “他们两夫妻都很勤奋,这种不等不靠自主创业脱贫的精神,的确值得鼓励和发扬。”姚乾告诉记者,常西康还经常给他说:“如果今年成功了,他还要将规模做大。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能够带领其他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记者 王华松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