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靠双手 努力摘掉“贫困帽”

  “有了党的关心,我们摆脱了贫困,全家人非常感谢!”3月25日,黎水镇黄泥村4组村民肖代胜激动地说。

院坝进行了硬化

  “扶贫号角”吹进我家

  “脸朝黄土背朝天,大山脚下生活难。”这是肖代胜以前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

  肖代胜从小生活在小地名叫罗家坪的地方,与大山为伍。年过七旬的父亲是聋哑人,大儿子也是一位残疾军人,家庭十分困难。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一点,肖代胜用坚强的意志,一直坚持与困难抗争。他虽然勤劳,每天早出晚归地劳动,但因黄泥村位置偏僻,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很难摆脱贫困。

  2015年7月,全区吹响扶贫号角。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决策部署,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肖代胜家走上了脱贫之路。

  “在黄泥村的扶贫工作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扶贫到户,就是要找准‘穷根’,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让他们走出贫困。”黄泥村村支部书记陈久长说,肖代胜家的脱贫“身影”,是黄泥村6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工作队送来“金点子”

  2015年7月28日,扶贫工作队走进建卡贫困户肖代胜家中,与肖代胜一起谋划脱贫之路。

  “我家有六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是栽桑养蚕、种植粮食作物及养猪。”肖代胜说,扶贫工作队到他家后,就像亲人一样与他亲切交谈,了解相关情况。他对脱贫摘帽很有信心,并向扶贫工作队表示,一定会按脱贫规划来建设家园。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肖代胜一家积极发展生猪产业,并管理好桑园,发展养蚕业。

  “老肖,你好!我们是扶贫工作队的,到你家坐坐。”2015年8月上旬,肖代胜家来了几位特殊客人。

  这是“结对亲戚”第一次到肖代胜家调研,详细询问并查看了肖代胜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015年8月中旬,扶贫工作队的干部们第二次来到肖代胜家里,给肖代胜家出点子,规划脱贫事项。规划中,扶贫工作队建议肖代胜家用红薯养殖生猪,管理好桑园发展养蚕业。

  兴起产业摘掉“贫困帽”

  为了让肖代胜家走出贫困,扶贫工作队送来饲料,用于发展生猪产业,买来化肥,用来给桑树施肥。2016年,肖代胜家卖了16头肥猪,收入3万多元;2017年又卖了10多头肥猪,收入2万多元;同时蚕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建起4个养蚕大棚,每年蚕茧收入1万多元,一举摘下了“贫困帽”。

  “家里有了产业,经济收入快速增加。”肖代胜说,在扶贫工作队的关心和帮助下,他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肖代胜回忆,在扶贫工作队到来之前,他家的居住环境很差,每到下雨天,院坝里都是稀泥。如今,肖代胜家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厨房干净卫生了,院坝里也进行了硬化。

  “扶贫工作队前前后后来我们家20多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家渐渐走出贫困。脱贫后,干部们仍然经常到我家指导产业发展。”肖代胜激动地说,扶贫工作队干实事,做到了真扶贫。

  “如今,儿子考进黔江民族中学念书,是家里的希望。村道路修到家门口,生产生活物资进出用车运,祖祖辈辈肩挑背磨的痛苦已成过去,这条‘致富路’带领着村民们迈步奔小康!”肖代胜说。

  (记者 龚杰品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