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代代相传让人怀念清明粑受追捧吃出儿时的味道

  “几场细雨滋润,几回春风拂熙,田埂地尾,一群人弯腰起身之间,粑粑草装满一背篓,脸上有说有笑。回到家,最喜欢趴在灶台上等开锅,那一股热气扑来……”这是儿时吃清明粑的记忆。可是不知何时,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愁吃穿,清明粑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儿时熟悉的场景也见不到了。

刚出锅的清明粑

  记者发现,清明粑近两年来已悄悄回到身边,老手艺在我们身边依然流传。今年84岁的王明珍,不仅将老手艺传给了子女,做的清明粑还特别抢手,想吃她做的清明粑还得提前几天预订。

  近日,在黔江区城西街道,记者见到了正在做清明粑的王明珍老人。

  食材好坏 决定品质

  “清明粑要做得好吃,食材是关键。”王明珍说,她做清明粑对食材的要求特别高。为了满足不同的口味、口感,王明珍还将清明粑做成了甜味和咸味两种口味,区别在于内馅——咸味是由野蒜、豆腐干、腊肉、盐菜、香葱等食材剁成颗粒状和匀;甜味则是由红糖、花生、芝麻、红枣、坚果等碾碎和匀。

  “腊肉需要从农村购买的土猪肉,香葱也得是农村自己种的土火葱头。”早上8点,84岁的王明珍和家人便开始准备购买新鲜的粑粑草和大米面、糯米面、野蒜、豆腐干、腊肉、香葱等各种食材。

  回到家后,宰粑粑草,和面,切香葱、豆腐干、腊肉、野蒜……一直要准备到十点钟左右,一家人围了过来开始包粑粑。蒸熟的清明粑一开锅,绿油油的发亮,特别诱人。

  王明珍还特地拿来两个不同口味的清明粑给记者品尝。一口咬下去,咸味的内馅满口都是腊肉和香葱的清香,回味无穷;甜味的内馅有点像土家族传统的汤圆,但多了粑粑草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

  老辈手艺 代代相传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穷,为了吃饭,父辈们便想方设法的用各种野菜做出各式花样,一到清明节前后,清明粑便端上餐桌。母亲的手艺很好,她做的清明粑更是在邻里出了名。”王明珍说,自己是黔江区石会镇人,其母亲从1939开始在石会镇街上开饭店,因为手艺好,在石会镇和彭水郁山镇都很出名。

  王明珍说,因为受母亲影响,自己也爱上了做美食,并且传承了母亲的好手艺。开饭店至今,每年都会制作一些老一辈的特色美食,清明粑便是其中之一,自己也将这个手艺传给了子女。

  招待亲朋 很受追捧

  “原本我们制作清明粑,没有对外售卖。”王明珍说,自己每年都会和子女们制作清明粑,因为现在很难吃到,便邀请亲朋好友们来自己家里吃。没吃完的,便送给朋友们拿回家给家人品尝。

  让王明珍没想到的是,这一传十、十传百,每年都会有亲朋好友打电话来预订,非要吃她做的清明粑。一天预订下来,竟达好几百个。

  “麻烦给我订50个,用快递给我邮寄到重庆哦。”“麻烦给我订30个,做好了给我打电话,我来拿。”就在采访时,王明珍的儿子李国宏还不停接到这样的订单。王明珍说,今年从粑粑草一出来,每天都没断过,因为人手有限,再加上纯手工,每天最多只能做500个清明粑。

  “这清明粑不仅吃出了儿时的味道,更吃饭出了环保健康的理念,怀念那忆苦思甜的岁月。”一位前来购买清明粑的市民说。

  (记者 黄英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