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郑书明一路走好

  生前关爱贫困学生,生后葬礼从简不收礼金

  郑书明,土家族,1953年2月出生,1973年10月入党,初中文化。1998年荣获重庆九五立功奖章,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道德模范。

  在过去的30余年间,并不富裕的他用自己的全部收入,先后帮助300余名贫困学生解决吃住问题,还资助他们中一些人学费、生活费,书写了一段动人佳话。1992年,他将不足20平米的住房改成“爱心旅馆”,安置和照顾贫困学生。他长期被病痛折磨,从不肯花钱进医院,一日三餐吃咸菜、红薯,曾经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甚至一双新袜子,长期穿厂里发的劳保服、别人不要的鞋。每天天不亮就到山脚河边抽水,只为赚取两块钱的加班费,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9年。但他却在19年间,利用工资、企业改制补偿款、政府的慰问金等资助贫困学生,累计达10多万元。他负债助学,妻子不理解,与他离异。他曾为自己没有对家庭尽到责任而感到愧疚,但即便如此,他从来没有停下奉献爱心的脚步。

学子自发前往悼念

  2月27日,郑书明同志走完了他奉献的一生……

  “郑叔叔,您一路走好!”

  “我们过得很好,您请放心。”

  “您的爱在我们心里,永远,永远。”

  “只是听说过他的故事,对他尤其崇敬,他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2月27日,郑书明在黔江区三环路的出租屋内因病去世,享年66岁。一时间,他资助过的孩子、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听说过他事迹的市民悲痛万分,自发组织前往悼念,送“英雄”最后一程。

  3月5日,在黔江区水田乡郑书明的老家,前往悼念的团体、市民络绎不绝,现场鞭炮齐鸣、生者哀思。按照郑书明生前“一切从简,不收礼金”的遗愿,家人为他举办了一场简单的葬礼,那一本人情礼簿上,仅记载下了黔江区总工会、几个社会爱心团体以及几名学生捐赠的物资款项。

  一生助人 去世后仅余115.78元

  1953年2月,郑书明出生于黔江水田乡水田村一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孩子多,郑书明仅读了小学一年级便缀学回到家中。十几岁外出做工。在邻居的眼中,郑书明很好相处,个子不高的他不仅勤劳,还很爱帮助人:“他从小就喜欢帮助人,性格也特别和善。”

  1973年,郑书明参加了南海堰的修建,因为勤劳肯干被评为劳动模范。1976年,郑书明到蓬东乡麻田坝水泥厂做了一名工人,工作期间,他发现有不少孩子因为家里困难读不起书,而自己一生最遗憾的就是没有读书,于是他动了资助贫困学生读书的念头。

  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郑书明的家便成了当地的“爱心旅馆”,为所有贫困学子们敞开大门,供他们吃喝,还资助他们读书。而长期被病痛折磨的他,却省吃简用,生病了就买点药应付应付,痛得不行了就吃两片止痛药,一生所挣的钱,包括后来获得的十几万元奖金也都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连他在老家分得一间老屋也在1993年的时候以2500元的价格卖出,而这些钱也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他去世后,我们去查了他的银行账户,所有的钱加起来只有115块7毛8分钱。”郑书明的儿子郑磊说。

  一生从简 不给社会添麻烦

  “我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也不能给社会添麻烦。”这是去年记者在采访郑书明时他说过的一句话。

  生前,郑书明不愿给人添麻烦;死后,他依然不愿给人添麻烦!郑书明去世后,一家人商量着遵照他生前希望的那样办葬礼——一切从简,不收取一分礼金:“我们很了解他,一生清贫,一生助人,却从不给政府添麻烦,给社会添麻烦。”

  “我们坚持不收礼金。有几个学生来了,他们非要求收下,说这辈子报答不了他,送一点心意让自己心里好受点,于是我们只好登记在这里。”郑书明的堂弟郑孝礼说,在家人的坚持下,那本礼簿仅记载下了黔江区总工会、几个社会爱心团体以及几名学生捐赠的物资款项。

  一生心愿 贫困孩子有书读

  “因为我没钱读书,知道想读不能读的苦。”这是郑书明生前说得最多的话,也是开设“爱心旅馆”资助贫困学生的最大动力。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一生都在为贫困孩子读书而奔波。每每听说哪个孩子家里困难,听说哪个孩子因为家里变故快辍学了,他都会不顾一切去帮助他们。

  去年,郑书明再一次回到了他曾经工作的地方,也是资助学生开始的地方——蓬东乡官渡中学校。这一次他了解到,现在国家对贫困学子的政策特别好,贫困孩子们不仅不用交学费,对建卡贫困户家庭、低保户、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每学期还有补助,中午还有免费的营养餐。

  郑书明说,自己个人的能力有限,再也没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了,但是现在国家政策好,有了这些好政策,孩子们也有书读了,他也终于放心了。

  百人悼念 送模范最后一程

  2月27日,郑书明走了,“爱心旅馆”再也没有了。得知消息,他资助过的孩子们从北京、从上海、从江苏……赶了回来,送别郑书明最后一程。

  “我们是官渡中学第一届学生,那时候家里穷,读书离家远,郑叔叔的家也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除了供我们吃喝,还经常3块、5块的给我们钱。”在悼念现场,郑书明资助过的学生代宏、代伟、代凡、李智勇、李天宇告诉记者。

  “我不是他资助的学生,但是我听说过他的事迹,特别让我崇敬。这么好的人,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颂扬。”特意前来悼念的刘春梅说:“所以,我们今天约了二十几个同学来送他最后一程。其中有些是他资助过的学生,有些也是跟我一样特意前来送送他。”

  记者手记

  一个平凡的人却拥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情怀,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看到他资助的学子们手拿花圈为他鞠躬送别时,我的眼睛湿了,不由得问自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一生清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后走时,没留下一砖一瓦,所有家当全部用于照顾贫困学子。有人问,他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学生?有人说300多人,有人说400多人……具体数字也许连郑书明自己都不知道,或许这也不是郑书明所看重的,他只希望天下再也没有贫困学生,所有的学子都有书读。有人称呼他为“英雄”,也对,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  

(记者 黄英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