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不松劲,发展有后劲——重庆黔江区这样防返贫

  

  腾树文(左)、陈正文(中)、腾树长在工作的荒坡上合影

  地处武陵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重庆黔江区,2017年摘掉国贫区县帽子后,坚持摘帽不松劲,扶持政策不断、帮扶队伍不散,防止“边脱贫边返贫”。同时,跳出“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怪圈,挖掘生态民俗资源,10万人吃上“旅游饭”。脱贫摘帽以来,黔江区返贫率低于0.1%。

  “扶持政策不断、帮扶队伍不散”

  脱贫攻坚持续发力,黔江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时的8.1%降至目前的0.88%,4万多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脱贫还要防返贫,要扎实巩固脱贫成果,对已销号村、已脱贫户要‘扶上马,送一程’,继续保持脱贫政策、帮扶力度、攻坚态势三个不变。”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向半月谈记者介绍。

  没有持续增收渠道,谈不上稳定脱贫。黔江抓产业、建机制,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推动懂技术、有资金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黔江区金溪镇因地制宜,发展羊肚菌、蚕桑种植,以扶贫资金注入合作社,培育“农民股东”。“自己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还能领股份分红。”脱贫户李振孝算了一笔账,家里5亩地入股合作社,加上股权收益和务工,一年纯收入近两万元,稳定脱贫没问题。

  贫困户脱了贫,帮扶不中断,扶持政策不断,帮扶队伍也不散。“力争让农业产业覆盖全部贫困户,类似‘股权扶贫’这样的长效增收项目,脱贫一段期限内保留股权,享受分红;脱贫户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继续给予贷款贴息、免费技能培训;扶贫小额信贷优先向脱贫户倾斜。”黔江区委常委姚登惠说,贫困村“销号”后,扶贫集团不撤、驻村工作队不走、帮扶责任人不散,继续当好群众脱贫的主心骨、领路人。

  “领头雁”创业兴业,乡村展现新气象

  扎实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除了帮扶给力,也离不开更多来自基层,苦干、实干的“领头雁”。黔江区简化乡村旅游开发审批流程、对创业项目优先给予贴息贷款、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营造优质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乡村“领头雁”创业兴业。

  寒冬腊月,年味正浓。这本来是农闲时节,但半月谈记者在金溪镇长春村看到,20多个农民扛着锄头带着镐,栽桑覆膜,干得热火朝天。领头的腾树文、腾树长、陈正文年龄都已超过65岁,但他们和大伙儿一样挥汗如雨,硬是在平整出的陡坡地上栽下一株株桑树。

  认准产业发展机遇,腾树文等3人组建蚕桑合作社。2017年底合作社种下的近400亩桑树已初见效益,第二年就收入10多万元,一户农民多的能分四五千元。腾树文估计,等到丰产时,合作社收入能有上百万元。蚕桑产业走上正轨,越来越多农民也想参与其中。“以前是我们追着别人要地种,现在人家主动把土地‘送上门’,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已有近200人。”腾树文说。

  目前黔江已发展脱贫致富带头人400多人,这些乡村“领头雁”领办、创办企业130多家,为乡村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让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户收入显著提高。

  从贫瘠山区到旅游新城,10万人吃上“旅游饭”

  经济上相对落后的黔江,生态、民俗资源却很丰富,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超过60%。“脱贫摘帽后,区域要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致富,着力点还是挖掘生态、民俗优势,从守着青山受穷,变为生态旅游致富。”余长明说。

  在濯水古镇,清澈的阿蓬江水蜿蜒流淌,江边一栋栋木质吊脚楼鳞次栉比。近几年,古镇旅游火了起来,一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大景区是支点,乡村旅游则是网线,目前黔江有7个4A级景区,32条精品旅游线路与核心景区串珠成链,“全景黔江”让10万人吃上了“旅游饭”。

  “唱山歌,迎亲人……”在小南海镇土家十三寨,热情的土家汉子吹响莽号、土家妹子唱着山歌,迎接慕名而来的游客。十三寨山歌文化团团长何福以前是贫困户,如今组织村民表演原汁原味的土家山歌、摆手舞,成了致富带头人。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