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苗族的崇拜图腾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锻打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

  而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分银

  “运金造金柱,金柱撑着天;运银铸银柱,银柱支住地;天才不会垮,地才不会崩;人人才安心,个个才高兴……”

  这是苗族古歌里对银的记载,反映出苗族人对银的重视。近日,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河堡街学苑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今年40岁的庹俊鹖正向顾客介绍苗族的特色银饰。

  他,就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项目”的唯一一位传承人。

焊接

  从小与银饰打交道

  “打银饰这门手艺,在我家是祖传技艺,我是听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长大的。”庹俊鹖说,他出生在彭水县新田镇庹家村的一个银匠世家,爷爷、父亲、大伯……一大家子人都会打银饰。

  8岁开始,他也学着加工银饰。12岁,打出了人生的第一件作品——一只铜手镯。

  “银子宝贵,小时候我一般都拿铜来练手艺。”庹俊鹖说,他记得父亲这位老师傅看到他花了3天时间打出的手镯时,轻轻地说了句“打得不错”。

  2008年,在外打工的庹俊鹖回家时了解到,彭水几乎没有人加工银饰,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面临失传,便决定留下来把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银饰成品

  传统手艺绝不能丢

  十年光阴,庹俊鹖只要听说哪里有手艺好的老银匠,他就会想办法上门请教,足迹踏遍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从样式上来说,苗族银饰讲求大、重、多。因为在苗族人眼里,佩戴的饰品越重越好。”他说,苗族的支系有200多个,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各地的苗族银饰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比如云南、广西等地,多为缀满珠帘的胸饰、帽饰,精致繁复;黔东南地区的苗族银饰想象力丰富,花鸟龙蝶皆能入画,银铃一响,摇曳生姿;而重庆和贵州铜仁一带,头帕上镶嵌银片银花和多色绒球,银质讲究、工艺精细。

  除苗族外,侗族、白族、瑶族等也有佩戴银饰的习俗。“总体来说,银饰的锻制工艺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图案和样式。”庹俊鹖说,雕刻手艺是制作苗族银饰的精髓,要想打出精美的银饰,首先得练好手上功夫。他经常趴在铜板上练几个小时的雕刻,还被银烫伤过。最严重的一次是手肌腱被铜板打伤,不得不做了手术才恢复过来。

  “做头饰是最复杂的,做一件要花半年时间。”他告诉记者,银饰制作赶不得一点急,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枯燥,这个过程就是磨炼身心的过程。

  想开苗族文化博物馆

  2017年底,庹俊鹖被评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项目的传承人,是全市这项技艺的唯一一位传承人。

  “苗族银饰的样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苗族群众的审美观念不同,银饰锻制也不同,可以说是穿在身上的苗族文化。”庹俊鹖说,除了祖辈流传下来的模具外,他精心雕刻了50多件造型各异的模具,每一件都有着浓郁的苗族文化的造型特征。

  他坦言,目前最让他感到困难的是,人们对纯手工制作银饰的技艺并不了解。“很多人认为普通首饰店的银饰价格低、样式新、亮度好,而真正的纯手工银饰耗时长、价钱贵。”他说,银饰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机器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而手工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拉丝

  庹俊鹖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几年县里非常重视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这让他萌生了一个梦想。

  那就是开一家以苗族银饰、苗族文化、银饰工艺体验制作为主要内容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向喜欢苗族银饰制作的人教授技艺,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和传承这项传统技艺。“我相信自己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他说。

  相关链接

  进入苗族社会的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体现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错的,并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淬火

  再看以重为美,有的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这种炫耀意识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难见到。傣族男子的纹身习俗讲究纹身部位愈宽、图案愈复杂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浑身上下戴着密密的珠饰、贝饰;青海牧区藏族妇女的“加龙”背饰充分体现了追求大和多的审美原则;德昂族的腰箍多达三四十圈,可谓追求饰品数量的典型。足见追求繁复的以多为美,不止苗族一家,多表示着一种独特感。

  (记者 田丹 通讯员 廖 唯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