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洞乡:中药材种植“钱”景可观

  在青山碧水环绕的金洞乡山谷中,站在金洞村1组的最高点上,前可看青山连绵,后可看产业新兴。放眼望去,成片的黄栀子苗木从山脚延伸到山顶,由此可见,金洞村的黄栀子产业已初具雏形,通过前期的打造和建设,黄栀子种植基地正带领着村民走向致富之路。

  位于黔江区东南角的金洞乡,辖区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地势崎岖,如何冲破土地资源稀缺和交通不便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当地人将目光瞄准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

  近日,金洞乡的黄栀子基地里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基地管理人员何开武告诉记者,今年的黄栀子就要大规模投产了,眼下工人们正在忙着剪除黄栀子的废枝(如图),确保开春之后药材能有一个好长势。

  “我们这以前就是荒地,以前大家都在外面打工,这个整片全都撂荒了。”何开武说,金洞村这个地方,山大沟深,难得找到一块平坦的田地,加之交通不便,种植农作物成本太大,前几年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谋生,土地都变成了荒山。

  如何能把人留下来,让留下来的人生活好起来,成为了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为此,金洞乡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搞起了中药材种植。

  据金洞乡党委书记冯辉介绍,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效农业特色的要求,我们结合金洞实际充分利用金洞生态优势,克服山多地少分散的不足,强烈推进产业发展,以瓜蒌、黄栀子为龙头,发展中药材种植。

  何开武还告诉记者,这两年家里老人家年纪大了,为了照顾家庭,再加上有这个机会,就来这基地搞下管理,收入也还可以,既能照顾老人,又能挣钱,一举两得。

  在金洞村,还有很多村民像何开武一样,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实现了“家门口”挣钱。金洞村一组村民何翠娥就是其中之一。何翠娥今年63岁,他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年纪,外出务工是不可能了,而今有老板在这搞黄栀子基地,不设“门槛儿”就能进入基地挣钱,一个月怎么也能挣个一千多元,补贴家用。

  据基地负责人陈辽介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取土地租金,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基地工作来增加收入,既有效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又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

  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金洞乡克服了山多地少这一难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种出了更大的效益。近年来,除了黄栀子,当地还发展了瓜蒌、银杏等多种中药材,同时,通过“黄栀子+亳菊”“瓜蒌+薄荷”等套种模式增加土地价值,曾经制约金洞乡发展的大山,变成了“金元宝”的摇篮。

  冯辉还告诉记者,目前全乡农业产业已带动1800余户农户增收,其中带动贫困户400余户,基地务工农户平均达到年收入2万元以上。同时在全乡还掀起了发展产业的热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金洞乡在巩固传统产业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建设瓜蒌、黄栀子等加工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在做响金洞乡农特产品上找路子,通过包装策划瓜蒌子等旅游产品。

  冯辉表示,下一步金洞乡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立体农业增收行动计划,继续巩固发展传统骨干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茶叶蔬菜瓜果等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通过举办栀子赏花、瓜蒌采摘等活动,打造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基地。

  (记者 费玉琼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