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民生改善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核心提示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201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提出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1月3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抓好稳就业工作,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难题,持续加强社会治理。

  重庆该如何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1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邀请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探讨。

  主持人 记者 黄乔 杨骏 陈波

  嘉宾

  重庆市就业局局长 李为民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黄明会

  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 徐松强

  稳就业 安民心

  重庆日报:当前,重庆处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那么,当前重庆的就业形势如何?稳定和扩大就业面临哪些压力?

  李为民:党的十九大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两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全市人力资源供需保持总体平衡,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规模每年保持在70万人以上,同比不降低。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保持在较低水平。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留渝就业和吸引来渝就业人数实现“双增长”。

  当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就业形势也面临挑战。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每年包括大学生、农民工、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内的,需要新就业的人数保持在80万人以上。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还存在错位,高技能人才缺乏,低技能人员找工作难,“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和就业群体是“90”后,他们接受教育程度高,对就业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慢就业”“缓就业”等现象有所增加。三是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就业产生影响。“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将减少就业岗位、挤压就业空间。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也将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重庆日报:当前形势下,重庆是如何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

  李为民:从民生角度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稳就业既是一个社会问题、稳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所以中央把“稳就业”排在“六个稳”之首。2019年,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保面上总体就业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决策部署,宣传落实好社保补贴、失业保险促进稳岗等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稳住就业基本盘,服务好就业主渠道,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60万人以上。二是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深入实施“就在山城”就业促进计划,完善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机制,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深入推行城乡统筹和全渝通办的就业服务制度,提升农民工政策获得感和维权保障力度;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为目标,深化鲁渝劳务扶贫协作为抓手,促进农村建卡贫困户就业;开展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确保重点行业就业稳。加大企业用工监测和失业动态监测力度,对汽摩行业、信息产业、对外贸易重点企业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公共+市场”等多种渠道,宣传落实就业政策,减轻企业运行负担,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确保不出现行业性和规模性失业风险。

  另外,要实现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还要深入实施“渝创渝新”创业促进和“技能兴业”培训提升计划。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提高创业担保贷款可获得性。加快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专业化服务。支持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根据全市产业发展需要,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不断扩大技能培训规模。建立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变化联动预警机制、资金投入与培训效果评估挂钩机制,动态发布培训成本和市场需求程度指导目录,适时调整培训补贴标准。

  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1 确保面上总体就业稳。

  ●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60万人以上

  2 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

  ●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

  ●提升农民工政策获得感和维权保障力度

  ●促进农村建卡贫困户就业

  ●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3 确保重点行业就业稳。

  ●确保不出现行业性和规模性失业风险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重庆日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对医疗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8年,重庆在提高医疗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

  黄明会:为提高重庆的整体医疗水平,进一步服务为民,我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出了“363”工作路径,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计生服务管理和“放管服”等3项改革,聚焦健康环境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人才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中医药发展、民生关爱等6大任务,强化党的建设、法治建设、宣传引领等3个保障。

  医改是我们工作的重点。2018年,我们出台了《加强全市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在彭水、潼南、忠县等3个区县开展“医通、财通、人通”试点。建成各类医联体188个,实现225家医疗机构50项影像检查、25项检验结果互认,区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

  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两票制”税务数据与电子监管系统数据信息交互机制,健全短缺药品监测体系,有序开展药品价格动态调整,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116项,落实83个进口药品降价政策,平均降幅7.38%。

  对于一些困难群众,我们抓实“三个一批”行动,健全“七道保障线”,全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机制,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26种,贫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9.01%,特殊门诊自付比例10.36%。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重庆在“互联网+医疗”方面也有所突破。目前,重庆完成了首批10家试点医院建设,建成了市级家医服务管理平台,远程诊疗服务80%的区县,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4.8%;加强预约诊疗“号源池”建设,预约诊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医院达80%;加强同平安集团、国科大的合作,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落地,建成“智慧医院”10家。

  重庆日报:接下来,在医疗方面,重庆还会做些什么工作?

  黄明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医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治理体系。推进县域医院综合改革,总结推广彭水、潼南、忠县3种模式,力争在8个区县试点。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改革,积极参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

  在硬件方面,我市将强化项目规划建设,规划西部国际重庆医疗城,建成国家区域专科医疗中心1个,建设智慧医院15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的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临床研究能力,深化国科大重庆医学院建设,推动重庆市医学资源样本库建设,创建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家,新建区域医学重点学科20个,开展肺癌、直肠癌、脑卒中3个病种防治技术攻关,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创建示范基地5家。强化中医药发展,培育市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改扩建区县中医院25所。抓好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展等级医院周期评审和重点专科评估,新建市级专科质控中心3个以上。

  在医疗服务方面,我市会优化诊疗流程,健全5项医院医疗工作制度,完善5种诊疗模式,加快5个中心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运用好“互联网+医疗”,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建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完善出生缺陷三级干预体系。推进机关与区县、医联体内部信息互联互通。

  继续深化医改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完善医院治理体系

  推进县域医院综合改革

  ●总结推广彭水、潼南、忠县3种模式,力争在8个区县试点。

  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改革

  ●积极参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

  在硬件方面将强化项目规划建设

  ●规划西部国际重庆医疗城

  ●建成国家区域专科医疗中心1个

  ●建设智慧医院15家

  构建大养老格局

  重庆日报:重庆老龄人口越来越多,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对晚年幸福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我市的养老事业有什么重大进展?

  徐松强:近几年,我市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全面推进新时代大爱民政建设,全市养老事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去年,我市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供给明显改善。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计划,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200所、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正在形成,连续两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省市之一。

  重庆日报:养老事业的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化特征,我市在养老产业方面,是否有多元化发展的考量?

  徐松强:我市近几年一直在探索养老社会化。目前,我市已经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我市提高建设补贴标准,对利用自有产权建设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租赁产权补贴由1000元提高到5000元,成功招商引资新加坡优护、华润、远洋等集团来渝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达433家。

  与此同时,我市还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修订出台《重庆市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将设立许可变更为备案登记,编制智慧养老云平台项目设计方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试点,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市级财政为665家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降低了养老机构安全运营风险。

  重庆日报:在新的一年里,围绕养老事业,市民政局有哪些规划?又将推出哪些具体举措?

  徐松强:今年,市民政局将围绕“老有所养”,加快构建“大养老”格局。按照“明确两大战略定位、构建五大支撑体系、实施六大推进行动、健全五大保障机制”的工作思路,我市将出台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制定老年人能力评估办法,建立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制度,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重庆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调研,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产业规划、标准体系、人才培养、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制度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今年我市还将筹备召开第十四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引进培育10家国际化养老服务企业落户重庆;依托重庆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在康养小镇打造一批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发展养生养老、旅居养老等养老新业态。

  支持企业开展老年生活用品研发生产,建设市级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培育发展老年用品、康复辅具产业园区。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4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个。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上线,为群众提供养老信息服务。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确保政府运营床位数占比缩小到60%。

  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筹备召开第十四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

  ●引进培育10家国际化养老服务企业落户重庆

  在康养小镇打造一批养老服务中心

  ●探索发展养生养老、旅居养老等养老新业态

  支持企业开展老年生活用品研发生产

  ●建设市级老年用品展示中心

  ●培育发展老年用品、康复辅具产业园区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

  ●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400个

  ●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个

  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上线

  ●为群众提供养老信息服务

  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确保政府运营床位数占比缩小到60%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