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权:“三心合一”这辈子够了!

  道德作为丈量文明的尺度,能给予人启示和引导,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的善恶美丑。在黔江城南街道南沟社区就有着这样一个人,他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底,做他们的贴心人;他善于动脑、不断创新,改善基础设施,带领村民走脱贫致富道路;他身扛家庭重担,甘愿做妻子的保护伞。他就是郭兴权,65岁,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平凡的人生却演绎着诸多不平凡的故事。

郭兴权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

一心为孩子的好老师

  1972年刚初中毕业,他就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教书育人是他长久以来一直坚定不移的想法。在南沟小学任教,虽是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但他却一点也不含糊,对学生更是百般照料、悉心教导。一到下雨天,河边涨水,他都会亲自接送学生,甚至背学生上学,一趟下来虽已筋疲力尽,但当踏进教室那一瞬间,他便打足了精神;当贫困学生没钱缴纳学费时,他甘愿为其垫付,深怕任何一个孩子落下一节课程;遇学生重病,不论雾有多大,山路多崎岖,他都会亲自送学生到医院治疗。他用一颗赤诚之心,一干就是8年。

  由于种种原因,郭兴权的教师生涯,只维持了8年。这对他来说,“真的是一辈子的遗憾!”

一心为人民的好支书

  1980年他担任了龙沟村(南沟社区)一组组长,1997年又担任了龙沟村支部书记。

  以前这里道路崎岖,坑洼不平,群众外出十分不方便。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他积极向外联系,争资金、跑项目,甚至还省吃俭用自掏腰包用于道路修建。如今,干净的水泥路代替了坑洼的泥巴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郭兴权对这片土地有着特别深的感情,一心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于是,他与村干部、群众多方探讨后,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大力引进藕种和种植技术,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莲藕。

  “藕的产量很高,销售价格虽然和粮食差不多,但一年算下来,收入至少比粮食高4倍!”说起为何会选择种植莲藕,他笑着这样说道。

  离任后的他,还做起了农产品加工厂,自制米酒、汤圆粉、黄豆粉……既发展了经济,又改善了当地人就业的问题。他说,当地老百姓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直接可以到他厂里来上班,离家近又能够照顾到家庭,这是最好的事情。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带动一方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一心爱妻子的好丈夫

  2017年9月,郭兴权妻子不幸摔倒造成肋骨骨折,久治不愈瘫痪在床,这一摔就再没能站起来。

  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却被这个噩耗打破,但郭兴权深知自己不能倒下,他努力振作起来,硬扛下这一切,担负起一家的希望。每次做好饭后,他便一勺一勺喂给妻子吃,悉心照料、时时守着妻子;经常给妻子擦洗身体、按摩,妻子从未得过褥疮,身上也从未有过异味;妻子晚上有时还会闹腾不睡觉,他不顾疲惫的哄她睡着。

  “有一首歌不是唱到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吗!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必须让她开心的过好每一天,照顾好她是我做丈夫的责任。”妻子听到这句话,强忍的眼泪再也止不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离不弃,郭兴权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朴实无华地诠释着“丈夫”二字的深刻内涵。

  郭兴权,这个把眼泪留在心里的男人,有着柔软却不失坚强的心,他是平凡的,却有着不平凡的坚毅。

  谈到这大半辈子的感悟,郭兴权说:“我算是做到了三心合一吧,这辈子够了!接下来只想一如既往照顾好家人,别的就不那么在乎了……”

  (记者 王华松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