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石会镇乡村振兴纪实报道·产业振兴

  用产业之石 筑振兴之路

  

  查贵生正在摘蚕茧

  

  工人查看菌包生长情况

  开篇语: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报即日起将持续展示石会镇乡村振兴的新探索、新作为、新经验、新成就,敬请关注。

  20日凌晨5时许,位于黔江城西部的石会镇,在一阵阵“咯咯咯”的公鸡打鸣声中醒来。此时,一盏盏逐渐打开的灯火,将雾气环绕下的武陵仙山点亮。武陵峰万仞,突兀镇黔江,而就在“突兀镇黔江”万仞之间,一串串银铃般的脚步声,不约而同地响起。快步向前的脚下,是脱贫致富的脚步,是担起产业之石、筑成振兴之路的脊梁。

  布局为骨

  “人无骨而不立,业无骨而不兴”,奔跑在产业振兴道路上的石会镇,正是以“科学布局”为骨,树起了“产业振兴”的脊梁。

  近来,石会镇村民杨平靠种植时令蔬菜过上了幸福生活,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种了两年时令蔬菜,赶趟售卖,再加上地里的其他收成,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其实,杨平一家生活的改变,正是石会镇“布局为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石会镇围绕振兴抓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路子,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积极流转农村土地,确保流转率达到40%以上,打造亩产值超万元的立体农业1000亩。做优蚕桑主导产业,强化新栽桑管护,争取今冬再新栽桑1000亩,改造低效桑园1000亩,全年产茧4500担。全年计划新种植食用菌300亩、脆桃200亩、花椒700亩、板栗800亩、时令蔬菜2000亩、优质南瓜500亩,巩固发展草莓120亩、脆红李500亩、猕猴桃500亩。同时,加快推进无抗生猪基地青山、黎明产业园建设,青山产业园今年实现投产,积极探索创新农户代养寄养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已建成以猕猴桃、食用菌、草莓、设施蔬菜为主的“立体农业综合增收”基地1000亩;规划至2022年,构建“3+3”产业发展体系,全镇粮经作物比达到2:8,即建成蚕桑基地1万亩,有机茶叶基地1万亩,特色果蔬基地1万亩,建成无抗生猪青山、黎明产业园,年出栏仔猪、商品猪30万头以上,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创新为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个企业的入驻,像注入躯体的血液,搅活了人心,启发了民智。

  10月19日上午,位于石会镇黎明社区的重庆弘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钢架大棚内笑声飞扬,几位工人正从货车上卸下生产黑木耳的原材料,大棚内,一袋袋菌包整齐摆放,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重庆弘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种植、基围虾养殖、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生态园区观光休闲,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温室大棚,种植特色农产品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这几年,我们不断试验新品种,今年主要种植了黑木耳,还自培了新品种山椒木耳,效果好了就向农户推广。”公司负责人李俊峰说,基地第一季黑木耳培了25万袋,预计半个月之后产出,一年分两季产出,售价65元/斤,下一季计划增至75万袋,同时,日均带动周边群众10余人实现就业。

  李俊峰介绍,未来园区建设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农业中心。园区建成后将实现年产黑木耳12万斤,对虾养殖年产8万斤,同时还会搭配有机蔬菜种植,以产业带动观光旅游发展。正在大棚内忙活的村民杨永秀告诉记者,一到这个季节,田地里没什么可忙活的,就到基地来打打零工,一天也能挣个几十元。近年来,石会镇通过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创业队伍,强化农村电商建设,外联内销,扩宽了农户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产业作魂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

  石会镇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推进农业骨干产业发展,以产业作魂,走振兴之路。

  时下虽已进入晚秋,但在石会镇工农村随处可见蚕棚林立,蚕农在地里管理桑园,他们的脸上时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是晚秋,我家今年共计养了15张蚕,今年的养蚕收入肯定有1万多元……”谈及栽桑养蚕,正在蚕棚内忙碌的蚕农查贵生高兴地说。

  “我原来在外地打工,听说家乡大力发展蚕桑,收入还不错,今年我也尝到了甜头,来年我打算扩大养蚕的规模,尽早实现增收致富。”查贵生告诉记者,村里的蚕农每年养蚕年收入可观,许多村民都通过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路。

  蚕桑产业是石会镇的骨干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2017年全镇在地桑园面积达到了4000亩左右。今年,石会镇通过规模化发展,努力在“扩量、提质”上下功夫。去冬今春,全镇完成了新栽桑1500亩,在今年冬季,全镇还将计划新栽桑1000亩,到2020年,全镇在地桑园达到6500亩,高效优质桑园达到5000亩以上,年产茧量力争突破1万担。

  如今,在石会镇,小蚕茧已做成了大产业,成为了当地最具活力的产业,实实在在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其实,这是今年以来石会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区委“三大”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拓宽,弹奏出了一曲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绿色变奏曲。

  “下一步,石会镇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扎实抓好‘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进步。”在谈到石会镇发展前景时,镇党委书记涂奎这样告诉记者。

  天色渐暗,位于石会镇境内一排排高大的厂房、一片片产业基地、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合作社又逐渐恢复了宁静。当下一个黎明来临时,这一幕幕,又将继续重现。勤劳勇敢的石会人,终将用产业振兴之石,铸就乡村振兴的大道……

  (记者 费玉琼 文/图)

编辑: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