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馨乡贤】邹子郁:退休不褪色   倾力助乡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年64岁的邹子郁是一名退休教师,2003年退休后,他回到了老家阿蓬江镇漠河村。在退休后的15年里,他退休不褪色,余热再生辉。

邹子郁和他制作的指路牌

  “这就是我们的邹老师,也是村里大家一致推选的乡贤代表。”11月14日,阿蓬江镇漠河村党支部书记彭元超告诉记者,为了路人不迷路,邹子郁自掏腰包制作指路牌;为了让漠河、大坪两个村的1000多户村民吃上干净自来水,他每隔一天就要去打扫一次水厂;他带头践行村规民约,免费给村里写宣传标语,他还带头将家里闲置的土地免费流转给村里发展产业。

自掏腰包助乡邻

  漠河村,是阿蓬江镇最偏远的小山村之一,从村里到阿蓬江集镇大约20公里。山高坡陡,弯多路急,道路错综复杂,一旦走错方向就要绕很久的路,很多第一次来村里的路人都曾走错路、吃过亏。

  “这个指路牌,是我们邹老师自己掏腰包请广告公司的人做的,村里像这样的指路牌还有很多。”村民钟秀华看着路边的指路牌,仿佛有许多话想说。

  2003年,有着31年教龄的邹子郁在濯水小学退休。退休后,邹子郁回到老家,照顾年迈且双目失明的父亲。由于他的家恰巧在岔路口,每天到他家问路的人特别多。“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个人前来问路。”邹子郁说,为了方便村民,他开始用毛笔画上箭头,写上字,手工制作指路牌,但是没过多久就被风吹坏了。后来,他干脆自己拿钱请一个做广告的学生,制作了一些标准的指路牌,凡遇岔路口,弯多路急的地方,他都会安装一块。从此,来村里的人再也不会走错路了。

服务乡邻不怕苦

  起初,漠河村还是一个藏在深山中的小山村,交通不便,水源稀少。2009年,在黔江区水务局的帮助下,漠河村、大坪村两个村庄近1000户村民,终于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当村民们正沉浸在吃上自来水的欣喜中时,水厂管护问题也成了村支部书记彭元超焦心的事。“村民们吃水都是免费的,如果请专业的管护人员,村里又没有这笔开支。”彭元超说。

  作为彭元超曾经的班主任老师,邹子郁看出了他的心事,也考虑到村里人吃的水不卫生容易生病,他便主动承担起看护和打扫的责任。每到天一亮,他就拿起扫帚往水厂跑,把水厂附近的杂草和落叶打扫得干干净净,方才回家吃饭。

  “冬天落叶多,他每周要去打扫两次,夏天杂草和灰尘多,他早晚都要去水厂看一看。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邹子郁的妻子告诉记者。

  如今,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他们知道这是邹子郁的功劳,每当村民们路过他的家,总是会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邹老师”才离开。

  “其实我也没有为村民做些什么,就当是出去散散步、消消食呗,还能锻炼身体!”邹子郁说。

带头践行村规民约

  如今,走进漠河村,村民们房前屋后整洁干净,大家说话谦和有礼,其乐融融。漠河村委会的墙上整齐贴着“村民日常行为十要十不要”、“村民公约”等村规民约。

  “你别看我们村现在蚕桑产业发展起来了,刚开始的时候可谓是举步维艰,这些都离不开邹老师的支持。”彭元超说,以前漠河村的村民都是靠种植传统的农作物维持生计,一年下来累死累活还换不来多少钱。后来村里提出发展集体经济,种植蚕桑,很多村民都不愿把自己家的土地流转出来。邹子郁听说了此事后,他主动将家里闲置的所有土地,免费流转给村里,还上门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给他们讲解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处和前景。

  据了解,如今漠河村有400多户人家,有300多户都把土地流转出来发展蚕桑,一到夏天,村里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一片。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很多贫困户还成功摘下贫困的帽子。

  邹子郁可谓是退休不褪色,平常除了帮村里主持婚礼等仪式外,一到过年,他还经常帮村民免费写对联。村民要是有点小矛盾,只要他一出面调解,便都能愉快解决。闲下来的时候,他还经常拿起毛笔,免费帮村委会写宣传标语,村里大大小小近40副标语都是出自他手。他带头践行村规民约,参与“创文”工作,带领村民讲文明话、做文明人。

  (见习记者 黄敏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