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义务“渡”村民如今众人帮他渡难关

  10年前,在彭水自治县郁山镇米场坝村的朱砂河面上,遇到春夏涨水和寒冬季节,就会有一个中年男子划着木船、载着男女老少往返。他,就是米场坝村村民聂万顺,23年为村民义渡,从不收取一分钱。如今,聂万顺的妻子患重症,需要一大笔医药费,村民听说后自发组织捐款,帮他渡过难关。近日,已收到村民近2万元捐款的聂万顺,内心无比感激。

端水送药

17岁造船摆渡

  聂万顺,48岁,家住米场坝村5组,小地名高家塘。他家门前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朱砂河,河的对面是陈家园村,湍急的河水从两村之间汇入乌江。

  “春夏涨水季节,这条河的河面宽约30米。就是枯水季节,也有10多米宽。”聂万顺说,在他小时候,当地政府安排有专人摆渡,村民过河不收钱。后来摆渡的人去世了,渡船也就停运了。遇到涨水和寒冬季节,村民过河相当困难,他的一位亲戚趟水过河时,因水流湍急被洪水冲走。

  聂万顺成年后,就计划自己造一只木船,接着摆渡。他筹备好做船的材料,请匠人到家里打造一只可乘坐9人的大木船,开始了他的摆渡人生。

  每天清晨,聂万顺早早来到河边,等上学的孩子过河。放学后,他又按时接孩子到对岸。平常两岸的村民过河,只要有人喊,他就立即丢下农活,把村民渡到对岸。

  “在河边长大的人,水性好,会撑船,我们坐他撑的船放心,而且他的名字很吉祥。‘聂万顺’,什么事都顺!”村头一位姓安的老人笑着说。

扶妻子行走

为村民义渡23年

  “以前我们上学读书,在水浅的时候,由家长背着踩水过河。在涨水季节和冬天,就要绕路走桥,离这里较远,上学大约要多走2个小时。”村民安强秋说,后来,聂万顺新打的渡船下河后,他们就再没要父母背着过河了,也不用绕路。

  安强秋和村里的10多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上学放学都是乘坐聂万顺的渡船。这些学生的家长想到聂万顺起早摸黑,丢下农活接送孩子,大家商量给聂万顺补点辛苦费。当话一出口,就被聂万顺拒绝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聂万顺不仅义务摆渡,他还曾在河里救起过一个游泳的孩子。

  “当时正值孩子们放暑假,天气特别炎热。我在田里薅秧子时热得受不了,就回家去休息,正端起杯子喝水,听到河里有人喊‘救命’!” 聂万顺说,他放下茶杯,飞步跑到河边,毫不犹豫纵身跳进河里。孩子得救了,这孩子姓庞,是另一个村的人。

  聂万顺一直义务摆渡到2011年,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了,他也为了孩子上学,结束了他的摆渡生涯。义务摆渡23年,聂万顺曾用坏了2只木船。他用自家的木船,载着村里的孩子长大,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很多都在外面工作、创业了,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村民帮他“渡”难关

  今年7月,聂万顺的妻子安仕树忽然感到双脚肚软痛,全身无力站不起来。后经黔江中心医院检查,诊断为“肺癌早期”,先后花去治疗费6万多元,“如今做一次化疗,需要上万的资金”。

  米汤坝村村民以及当年乘坐过聂万顺渡船的学生,得到这个消息后,在村民微信群发起为安仕树捐款。不到一周,村里的各家各户拿出100元、200元、500元不等,为安仕树捐款18000余元。同时,还通过“轻松筹”募集到24477元。

  “这些钱只能解决临时的困难,我们会长期关注这个恩人家庭。要像当年他为我们摆渡一样,把我们一个个安全地渡到彼岸。”聂绍连说。

  据了解,当地政府了解到聂万顺家的情况后,也在着手为其申请农村低保和大病医疗保险等。

  (记者 李诗素 李丹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