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渡
武溪多野涉,
一日四十八。
入水人胫寒,
登崖马蹄滑。
——明·黄德水
历史上的武溪原指今湖南泸溪县武水。源出古丈县、吉首市界之武山,东至泸溪县治入沅江。一说东汉、魏、晋、南北朝武陵五溪之一。两岸悉盘瓠种落武溪蛮所居。不过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武溪应该与“五溪”相通,因为在今天的武陵山境内确实有一个地方叫做四十八渡。
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关于诗人黄德水的生平我们已无从可考,只知道他是明朝年间的朝廷高官。曾与同僚吴琯一起编撰了《唐诗纪》,对后世影响深远。
近日,诗路黔江采访组走访了诗人笔下的武溪与四十八渡,带你了解一段诗人眼里“登崖马蹄滑”的武陵风光。
“武溪”谓“五溪”之一?
“五溪”是中国历史上对湘黔川鄂边境地区一个特定地理单元的称谓,得名于古武陵郡内沅水中上游的五条溪。对“五溪”最早作出解释的,是后魏丽道元所著《水经注》:“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无(武)溪、酉溪、辰溪”。《宋书》沿用这一说法。由此可见武溪是“五溪”的一部分。
黄庭坚雕塑
据相关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在这一年里,项羽自杀于乌江;汉王即皇帝位,都洛阳;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越王无诸为闽越王。此时,在原秦黔中郡故地设置了武陵郡。是故武陵郡为黔中故地。
五溪本土的大学士五溪山人在他的相关论文中指出,五溪地区应大至包括湖南的沅陵、永顺、桑植、张家界、古丈、龙山、保靖、花垣、吉首、泸溪、辰溪、麻阳、凤凰、溆浦、中方、芷江、新晃、洪江、会同、靖州、通道、城步、绥宁、洞口、隆回,湖北的鹤峰、来凤、咸丰、宜恩,重庆的黔江、酉阳,秀山,贵州的松桃、铜仁、镇远、江口、石阡、黎平、黄平、锦屏、玉屏、天柱、三穗、岑巩、凯里、台江、剑河、雷山,广西的三江、龙胜等五十余县市。这与汉代的武陵郡相比,除北面不及外,其余基本上保持一致。
古黔中古道
诗人笔下的武溪因与四十八渡相关,因此说这里的武溪便是今天的黔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众所周知武陵地区,在古代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人烟稀少,到处是悬崖绝壁,通行异常困难。诗人用一句“武溪多野涉”写出了过武溪需要涉水徒步行走艰难。
一日四十八
四十八渡水这个名字从何而来?翻阅了大量资料后,我们在《蜀中名胜记·黔江县》中找到了相关记载:四十八渡水在黔江县治西二十里,发源册山,因其溪水折流四十八湾,夹于两山之间而得名。
其实四十八渡水的名字从何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黄德水里的四十八渡水确实指的就是册山河。古时的黔江一带山高路远,水道更是艰险,相关史料记载说,黔江县四十八渡水滩碛鳞比 ,舟楫不通,短短八个字把四十八渡水路崎岖难以通行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因为“诗路黔江”采访工作的需要,我曾前后三次走过四十八渡的一段河流。结合当地老人陈绍忠的说法,最终我们发现四十八渡指的有可能是这条河的湾太多,短短的两公里路,竟然转了七八个湾。山绕着水,水绕着山,因此一日淌过四十八个湾的河水并不是夸大其词。
登崖马蹄滑
或许诗人黄德水能遇见像四十八渡水这样道阻且长、群山巍峨的地方,在他的生平里是极为罕见的。然而一路繁花盛开,美景撩人又让诗人想要征服这个地方,因此才入水一路走了下去。然而武陵山的溪水滩急、湾险又岂是那么好过的?
万里黔中
透过阳光的余辉,我仿佛看见诗人的身影在时光中渐渐清晰起来,那一日的四十八渡云淡风轻,诗人挽起裤管涉水而行。虽然溪水有些寒冷,然而两岸的青山苍翠怡人,林间雀鸟无数,鸟叫声百转千回,脚下鱼儿不时轻轻从脚背滑过。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这看似有限的风光,使天地焕然一新,这样的美景让诗人突破难行的路途,选择了涉水一路前行。也许他最终还是找到了四十八渡水的源头。
据了解,四十八渡水发源于今天的武陵仙山境内,而武陵仙山山峰绵亘十余公里,山势峻峭,奇峰兀立,危崖深谷,云缠雾锁。其主峰羽人山,更是长年云雾缭绕,除了飞鸟,人难以攀到山顶。著名诗人黄庭坚曾这样描述古黔中境内的山路之险“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这与诗人笔下的“登崖马蹄滑”有异曲同工之妙。
(记者 田丹谭鹏 文/图 特约审稿人 何泽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