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黔江】陡绝山高薄暮天 底事修成自在仙

  石钟

  陡绝山高薄暮天,

  云封石寺倍苍然。

  有钟莫大无声扣,

  底事修成自在仙。

  —— 清 ·黔江知县张九章

    “陡绝山高薄暮天,云封石寺倍苍然。有钟莫大无声扣,底事修成自在仙。”这是清代黔江知县张九章游完石钟山写下的诗句。石钟山,位于现黔江区新华乡石钟村境内,因山型似钟而得名。近日,“诗路黔江”采访组一行前往石钟山,寻觅张公诗中的“石钟”。

游客络绎不绝

    陡绝山高薄暮天

    石钟山,距离黔江约60公里。当日上午,采访组一行约经两个小时车程,到达石钟山境内。从山脚仰望石钟山,犹如一鼎倒置的铜钟矗立山间。

    走近石钟山,石钟山又将她的另一面展现出来,此时的石钟山,犹如一尊在此已经休憩千年的睡佛,惟妙惟肖,让人流连。

    站在石钟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段嵌入山间的石梯,采访组一行逐级而上,开始了朝圣之旅。

石钟山顶形如钟

    在山顶下的平台处,一行人看到了石壁上的“仙人脚印”,这些“脚印”共有5排,呈水平状环绕在石钟山石壁上,每个“脚印”的间隔都不足1米,而且每个大小不一,有的酷似女人穿着高跟鞋留下的,有的又像是男人走过的痕迹。构成“脚板印”的石头,与周围岩石完全不同。这些石块呈黑色,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用手触摸,石块表面光滑,质地细腻且坚硬。

    据当地村民王姗介绍,民间都称这是仙人留下的脚印。相传,很久以前,石钟山和对面的大秦山上各住着一位仙人,每到初一十五,仙人们便敲响两座山头的大钟斗法,最终大秦山的钟被石钟山上的钟撞破,石钟山上的钟就飞回来倒扣在了山上。这些脚印就是当时仙人斗法时留下的痕迹。

    站在石钟山的最高处,石钟山四周的美景尽收眼底,远观云山雾海,近看石林藤萝,人在山中,人在景中,此时,诗中“陡绝山高薄暮天”也许就是对此情此景最好的描述。

    有钟莫大无声扣

    石钟山,山型如钟。张公眼中的石钟山,“有钟莫大无声扣”,而此时的石钟山,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石钟山,历来是香客们朝圣的圣地。在山顶处的空地上,曾经有一座寺庙,寺庙里的钟声,曾经在这里敲响,回荡山间。

    据王姗介绍,石钟山的山间石壁上还留有嘉庆及道光年间两次重建寺庙刻下的碑文。而当时的寺庙,就建在位于山顶平台处的悬崖边,寺庙不大,只有三四间房子,庙外门口立着两尊菩萨,庙内挂着诸仙画像。在寺庙外,还有三棵参天古树为寺庙遮风挡雨。但由于历史原因,寺庙已经不复存在。

    如今的石钟山,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每年的六月十九,凌晨三四点的石钟山总是灯火通明。在通往石钟山的步道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早就排着长长的队伍,上山朝圣,热闹非凡。

    底事修成自在仙

    山上怪石林立,山下石洞众多,山中有水、水由山出,烟波浩渺,石钟山的美,一面一景,一步一景。她的神秘加上她的美景,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走进她的怀抱。而在石钟山下,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一栋栋别墅般的农民新村扎根山间。

上石钟山顶唯一的通道

    据王姗介绍,石钟山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称这里是天然氧吧,一点都不为过”。住在石钟山,每天推开房门,吸进鼻腔内的,是富含氧分的空气。住在这里,夏可纳凉,冬可赏雪,而春秋时节的石钟山,又会变幻成一抹新绿和金黄。住在这里,“底事修成自在仙”也尽在诗中。

    海拔1400多米的石钟山,远观是神秘,走近是幽静。她的美在春夏秋冬,也在每一个清晨与黄昏,清晨的石钟山,云缠雾锁、烟雨朦胧;黄昏时节的石钟山,落日余晖,一片金黄。

    身在石钟山间,底事修成自在仙,此时无声胜有声……

石钟山一峰独立

  (记者谭鹏 田丹 文/图 特约审稿人 何泽禄)

编辑: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