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黔江】土家诗人陈景星的诗书传奇

  忆故乡

  故乡景物正繁华,

  高下梯田处处蛙。

  毛笋密添三亩竹,

  油桐开满四山花。

  陂塘静影留人住,

  村市喧声散日斜。

  料理蚕眠人少暇,

    筠篮忘摘雨前茶。

    ——土家诗人 陈景星

陈景星浮雕

    有人说,人生总是伴随着愁。不顺心、办不了、过不去,愁;烦恼、失望、悲凉,愁。仿佛只要被愁赶上,立马晴转阴雨。而,唯独乡愁,犹如霞光晚照,在淡淡的伤感中流淌着温暖的彩色。我想乡愁可能是人世间最美的愁了。那么从黔江走出去的土家族诗人陈景星笔下的乡愁又是什么样的呢?

    陈景星是何人?据相关资料记载:陈景星(1841–1916年),又名陈其楠,号笑山,字云五。黔江区新华乡大田村朱家岩人。陈景星聪慧嗜学,自幼随父在酉阳直隶州就读,是著名经济学家冯世嬴(壶川先生)的得意门生。年轻时的陈景生,像他父亲一样,不畏权势,不阿谀奉承,刚直坦率,喜怒皆溢于言表。景星“危言危行”,影响了他的前程,也使家人遭受厄运。后来在诗中说“身世偏多憾”,“乾坤总忌才”。一气之下,景星举家迁出黔江,到贵州省石故地阡县落籍。

    从此,陈景星浪迹江湖,寄情山水,随兴赋诗,以抒情他的游踪遍及川黔湘鄂、东粤古滇。洒脱时,有如闲云野鹤,融心于自然。诗人一生命运多舛,伴随他的足迹而产生的诗作,感人肺腑。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清清隽永,语言明白晓畅。

    据了解,这首诗写于诗人在外流浪时,遇上故乡的好友赵燮臣来访,两人在闲聊时无意中提及了自己的故乡黔江,陈景星有感而作。近日,诗路黔江采访组来到陈景星的出生地,新华乡大田村朱家岩,想要通过他的成长环境来了解一下诗人不一样的诗书传奇。

诗人故乡的民居

    高下梯田处处蛙

    朱家岩是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通往陈景星老家的是一条尚未硬化的机耕道。道路两边长满了鲜花与杂草,偶尔有一间民房罗列其间。或许是因为如今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庄在白天依然显得有些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犬吠声才让村子里有了一丝丝生机。

    意料之外的是陈景星的故居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断壁残垣和地上一个雕刻技艺颇精的方型石墩。据住在附近的人回忆陈景星的故居,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据说是当时太极乡一位廖姓师傅负责修建的。整座老宅的修建也很讲究,除了使用的木材很好以外,作为基石的这些石墩也雕刻得很精致,特别是其中的一对石狮子,简直是栩栩如生。遗憾的是老宅在2015年夏天的一场大火中被焚毁,起因是老宅的电路老化。由于正值农忙时节,屋里没人,直到火势蔓延开以后才被发现,可惜那时候扑救已经晚了。

    站在陈景星老家的屋基上,放眼望去,层层的梯田沿着山坡而下,有村民正在水田里耕田,再过几天就该是插秧的时候了。关于诗人的生平,刘遂淑老人所了解的并不多。可他说,这里夏天的夜里,蛙叫声、虫叫声、鸟叫声交织成一片,在夜里显得清远而又嘹亮。因时间原因,采访组无法亲眼目睹诗人笔下的“高下梯田处处蛙,毛笋密添三亩竹”。然而这确是当地的真实写照,因为不远处的竹林早已添了许多新竹。老人笑着打趣说,要是我们早点来,或许就可以挖上一两捆新鲜的竹笋带走了。

油桐花开

    油桐开满四山花

    据《黔江县志》记载:1882年,陈景星中举人,这也是黔江有史以来唯一有历史记载可以查证的举人。在他55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先后在文登、南山、日照等地任知县,后来又出任济南知府。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陈景星一直以来对老百姓就有着深厚的感情,从他近千首诗作中就能看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人的一生命运多舛,儿子早逝,在他71岁的时候,全家18人先后死去了11人,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伤痛,终日郁郁寡欢。这让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更加怀念,在他的笔下,黔江得已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又是一年四月天,陈景星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手里的一盏清茶,他的思绪早已经飘回了故乡,记忆中这个时候的故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似乎有孩子像自己一样,曾在油桐花开的季节里去山上放牛。或者在清明之前,和家人一起采摘雨前茶?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只能存在诗人的记忆里了,山高水远让回故乡成了一种奢望。诗人只好把对故乡的思念写进诗里。作为地地道道的黔江人,油桐花开的季节里,你是否也会想起那一句“油桐开满四山花”?

唯一尚存的老石凳

    他用诗书写传奇

    虽然身在他乡,但诗人的心仍时刻牵挂着家乡,当他知道家乡遭遇大水后,心痛难当,提笔写下这首《大水行》:“浮髓遂至少留踪,几处招魂惟野哭。可怜吾乡兵燹余,锋镐生存才五六。频年饥谨已堪伤,沉灾又罹怀襄酷。”此诗深刻描绘了家乡人民在惨遭兵匪之患后,又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惨状。

    1916年陈景星在上海病逝,然而关于他的传奇却并没有随之一起消失。作为黔江走出的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的情怀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永生,陈景星一生作诗700余首,被称为土家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诗收入《叠岫楼诗草》一书,主要有《壮游集》《磨铁集》《田居集》《尘劳集》《耄游集》《宾沪集》《山房诗草》《悬崖积卷》等。1876年(光绪二年)其师冯壶川先生将他的《壮游集》《悬崖积卷》《山房诗草》等收入《二酉英华集》。后经增删,又载入《蜀诗所见集》。1910年(宣统二年),此诗在天津重刊印出。可见,陈景星的诗不仅名扬川黔,且已远播国中,难怪冯壶川先生称其诗“盈篇皆珠玉”。

    他的一生足以用传奇来形容,他可以说是一位政治家,当然他更是一位诗人,一位地地道道的土家族诗人。正是因为他的命运曲折,所以这些伴随他足迹而产生的诗作才如此真实,如此感人肺腑,当之无愧的是土家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注:关于他的其他诗作,我们将在今后的诗路黔江中,陆续为大家讲述,也希望广大读者在微黔江公众号留下线索,让我们能把更多关于黔江的诗作收入“诗路黔江”大型系列报道中。

  (记者 田丹 谭鹏 文/图 特约审稿人 何泽禄)

编辑: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