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黔江】山盘水转路岐开 四月和暖春意浓

  四十八渡

  山盘水转路岐开,

  揭厉凡经六八回。

  若向芳春桃盛发,

  几何非自武陵来。

  ——宋·韦骧

    韦骧何人?据史料记载,骧字子骏,本名让,避濮王讳改名,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明道二年(1033)。皇祐五年(1053)进士。历官尚书主客郎中。绍圣二年(1095)提点夔州路刑狱。移知亳州,未上,改四明。乞闲,提举洞霄宫。崇宁四年(1105)卒,年七十三。

清澈见底的册山河

    据清光绪版《黔江县志》记载:册山清代为栅山乡,主要溪流有栅山河,古名四十八渡水,自西而东蜿蜒流自县城西与大木溪河交汇为黔江河。韦骧是因何原因路过黔江四十八渡水?因时隔近千年,不得而知。但在之前诗路黔江的采访中,从他留下的古诗中,我们发现他曾到过武陵山,因此他很有可能就是从当时的四十八渡水路过而前往的武陵山。

    山盘水转路歧开

    经打听,一行人得知大木溪河就是如今双龙桥往城北水库方向的那条河。因此4月末,诗路黔江采访组从双龙桥出发,沿着册山河方向一路前行,想要一睹诗人笔下山盘水转的四十八渡水是何等风姿?

沿岸风光如画

    碧绿的河水在城中静静流淌着,河堤垂柳青青,微风从人们的脸上轻轻拂过,雨后的空气带着一丝丝青草的香味,黔江城在青山碧水的掩映下风景如画。出了黔城,册山河便湮没在了远处的青山里。沿着河边的小路依山而行,近处的山都被沁人心扉的绿色所笼罩着。偶有几株盛开的杜鹃花点缀其间,红的、粉的、深的、浅的倒影在山下的溪水里。不时有农民在溪边的田地里忙着种下春的希望。将近两个小时的行程里,让记者深深的体会到一种山、水、人的完美结合。碧绿的册山河静静的流淌在武陵群山绿色的怀抱中,就像是环绕在群山间的一条玉带。水绕着山,山盘着水,加上溪边的小路大多湮没在荒草里,这也难怪诗人有“山盘水转路歧开”的感慨。

四十八渡水与大木溪河交汇处

    四十八渡水名从何来?

    四十八渡水这个名字从何而来?起源于什么年代?县志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记者一路问了许多年老的长辈,大多说不清楚来源,只知道在先辈们是这么叫的,就一直这么流传下来了。

    最终,我们在《蜀中名胜记·黔江县》中找到了相关记载:四十八渡水在黔江县治西二十里,发源册山,因其溪水折流四十八湾,夹于两山之间而得名。

    据现居册山的陈绍忠老人介绍,陈氏一族从数百年前就迁到册山定居了,小时候他和伙伴常常在册山河里玩耍,也曾沿着河水走了很长的路,到底溪水是不是有四十八个湾并没有具体数过,但黔江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水相依,湾多且急。既然史料有记载,应该是没有错的。

    其实四十八渡水其名究竟从何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韦骧诗里的四十八渡水确实指的就是册山河。古时的黔江一带山高路远,水道更是艰险,相关史料记载说,黔江县四十八渡水滩碛鳞比 ,舟楫不通,短短八个字把四十八渡水山盘、水转、路崎岖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四十八渡水黔江城区段

    四月和暖春意浓

    或许诗人韦骧也是第一次路过像四十八渡水这样道阻且长、群山巍峨的地方,然而一路繁花盛开,美景撩人又让诗人想要征服这个地方,去寻一个答案,那就是四十八渡水究竟尽头在何方?

    韦骧最终寻到了答案,诗中一句“几何非自武陵来”足以说明一切。数百年后的今天,当采访组重走诗人走过的那条古诗路时,发现原来即使过了桃花灼灼的初春,册山河的两岸风光依然让人沉醉不已。

册山河沿岸山间瀑布

    四月的天气清明和暖,尤其在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后,雨后的册山河两岸,青山更加青翠怡人,虽然出了黔城以后,册山河变没有了飘扬的垂柳,却一样是鸟语花香。将近中午,淡淡的云大朵大朵的从头上飘过,虽然溪水还有些寒冷,我们仍忍不住光着脚丫涉水而行,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这看似有限的风光,使天地焕然一新,其实何必问芳春桃盛来自何处?这四十八渡水的四月,不一样是和暖春意浓吗?

  (记者 田丹 谭鹏 文/图 特约审稿人 何泽禄)

编辑: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