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尽丹兴数百年,
英雄父老隔林泉。
两河喷雪飞精卫,
万木含风唤杜鹃。
青壁无梯悬碓柜,
白云有意出山巅。
诸孙不忍忘情甚,
岁岁还须拜祖先。
——清·龚绍南
“扫尽丹心数百年,英雄父老隔林泉。两河喷雪飞精卫,万木含风唤杜鹃。青壁无梯悬碓柜,白云有意出山巅。诸孙不忍忘情甚,岁岁还须拜祖先”,这是清代诗人龚绍南游水寨后写下的诗句。水寨,因三面环水而得名。近日,“诗路黔江”采访组前往水寨,探寻一段千年水寨的过往。
龚氏族人上水寨
扫尽丹兴数百年
“扫尽丹兴数百年”,丹兴,古地名。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其所著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丹兴县,蜀时省,山出名丹。”古丹兴县,即今黔江区。时至今日,黔江城区还有以“丹兴”二字命名的道路——丹兴路,在金洞乡境内,至今还留存着开采过炼丹所需原材料的矿洞——朱砂洞。
黔江置县始于东汉。建安之年(201),益州牧刘漳接受涪陵县令谢本建议,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 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城东街道(古称楠木坪)。
在黔江历史上,一个古代部落却在水寨上坚守千年,那就是龚姓部落。水寨,即为古代龚姓部落的“首府”。 据清咸丰版《黔江县志》记载:“黔江自宋、元以来,半没于夷,为龚、胡、秦、向四土豪所据。龚据水寨,秦据册山,胡据峡口,向据后坝”。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居住在水寨的龚姓部落或为当时的“四土豪”之首,诗中“扫尽丹兴数百年”也道出了龚姓部落当时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
进水寨的入口路
青壁无梯守千年
水寨,因易守难攻,三面环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位于蓬江与深溪河交汇处的山顶,山脚深不可测的河水,形成水寨的天然“护城河”。其山势陡峭,怪石嶙峋,灌木丛生。上寨时除用脚找着力点外,还要用双手抓住岩缝和藤蔓,然后攀岩而上。进寨出寨,只要一脚踩空,就会从悬崖上摔下来,掉进深不见底的谷中。上水寨有多难?清拨贡赵大煊在《记粤匪两滔黔江始末》中写道:“水寨者,邑大姓龚氏别业,其先长官司之旧地也。四面阻水,寨居中,岩壁险峻,林木丛邃,从者数百家。”在龚绍南的诗中,也用“青壁无梯”四个字描叙了水寨的险要。
对于龚氏一族何时定居水寨,我们从《龚氏族谱》中了解到,龚不亚诵乃黔境内第一支龚姓族人,大约唐代中叶率入黔居住。接着,有龚永昌,祖籍江西,明嘉靖时由赣入黔江。明朝末期,龚启禄以将军出征强寇,驻马黔江,后安居黔江麻田坝。龚巨川是明正德末至万历初人,祖籍江西临江府麻城县孝感乡,明嘉靖中皇相,入黔居黔江。龚朝雄,从江西南昌府来黔戍边,后世居黔江。清朝时期,黔江龚姓合族。
水寨
斗智斗勇书传奇
在当地,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关于水寨的传说。
据当地村民龚良辰介绍,龚氏家族定居水寨后,就常遭到官兵侵扰和土匪抢劫,但龚氏家族一直坚守水寨,保护自己的家园。赶蛮拓业时,官兵把龚氏家族围困在水寨山顶上,龚氏家族齐力和官兵战斗了数月,并取得了胜利。战斗中,龚氏家族把巴山豆和葛藤碾细,灌入竹筒烧熟,剖开竹筒,制成“粪便”;又用稻草编织一些尺多长的草鞋 ,将鞋底在砂上磋磨,恰似穿过的一样,然后把“粪便”和“草鞋”丢下深溪河,围困水寨的官军认为水寨的人,长得像巨人,自己打不过,便自动撤退了。
水寨寨门外遗址
清邑廪生程昌湢在《游水寨及仙人跌诸名胜》一诗中记载了这场战斗:“双双草屦付流水,恶魔一见即他徙。数百生灵皆保全,至今遗事挂人齿。”
传说或非传说,龚氏族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与黔江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蓝玉征黔有关。黔江地处川东鄂西交界处,周围土司长期争战不休,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尖锐复杂。因此,明王朝视这里为“地处蛮疆,犬牙交错”的军事要地,数次陈重兵于黔。洪武五年(1372)蓝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年(1378),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复置黔江县,所县并立。
抬头仰望千年水寨,青山依旧,绿水奔流,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在山谷间回荡……
(记者 谭鹏 田丹 文/图 特约审稿人 何泽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