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立华
浙江省教育厅近期发布消息,全省范围内小学可根据现实情况“推迟半小时上学”。政策能否切实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取得预期效果,引发社会热议。
睡眠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睡眠时间”。然而,现实是睡眠不足令许多家庭感到头疼,守护孩子的睡眠成了一场需要用上数学计算、统筹安排以及各方通力配合的“战斗”。
推迟半小时上学,让孩子多睡一会儿,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从容地上学,为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积极保障,是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大步。同时,各地可根据年段、季节等因素,灵活调整上学时间。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因地因校因时安排,不搞“一刀切”的审慎态度和因地制宜、差异实施的做法也值得肯定。
但是,保障孩子的充足睡眠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靠一个举措就能一蹴而就。如果不能摒弃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理念,从根本上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即便推迟半小时上学,换来的也可能只是推迟半小时睡觉,同样不能保障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另外,如何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让上班族能方便地接送孩子,让孩子能充分享受课后的快乐时光,也是政策能否顺利实施、推广的关键。
推迟上学时间也好,延迟放学时间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在探索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的途径。要让“半小时”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能量棒,还需各方共同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环境,才能让孩子们的美梦更多一点,学习更快乐一点,身体更健康一点。